商品介紹
《成聖、成仙、成佛、成人——正視人的高貴與醜惡》探索的是人性善惡的問題。究竟為甚麼人可以如此的矛盾?為善去惡,又如何可能?這本書結合了中國儒、道、佛精妙的人生體驗與基督教對人性深刻的理解,為讀者提供一套在理論上、實踐上都具有突破性的人格修養之道。
「溫偉耀基督教信仰探索系列」的第一部《是否真有神的存在?》已大賣超過一萬本;第二部《上帝與人間的苦難》賣超過九千本;第三部《為甚麼要我信耶穌?》亦於去年大賣五千本。溫博士的著作以深入淺出的寫作手法,務求寫出對基督教核心信仰的探索,並兼具平易近人的親切、與嚴謹學術考據兩方面的優點見稱。
作者簡介
溫偉耀,早年在香港中文大學攻讀物理學,以量子力學研究取得碩士學位。然後轉為研究哲學及宗教學,先後再拿了兩個博士學位:一個是英國牛津大學的哲學博士,專攻現代西方哲學及基督教神學;另一個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哲學博士,專攻中國哲學。1999年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,並兼任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莫慶堯醫生傑出神學教授、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亞洲神學中心研究員。溫教授近年致力參與中國學術界對基督教的研究及教學,並被邀擔任中國人民大學、浙江大學、武漢大學、山東大學、四川大學等七所大學的客座教授。
目錄
第一部 人——天使與魔鬼之間?天使與魔鬼的併合體?
一、人性的弔詭
二、人性善、惡的兩個基礎
1. 人有判斷善、惡的能力
2. 我們始終相信:人應該行善,不應該行惡
3. 中國儒學肯定人向善
4. 人普遍認同行善是應該優先嗎?
三、基督教也認同人是應該行善的嗎?
1. 《聖經》的觀點
2. 阿奎那論人的被造和作為「上帝的形象」
3. 東正教從道成肉身的基督看人性
四、基督新教的負面人性觀點
若然人真的不能夠、也不願意行善……
第二部 攀登人性美善的顛峰——中國文化在人格修養上的貢獻和成就
一、中國人生哲學的優秀成果
1. 人生的智慧和道德的實踐
2. 儒家的「成聖」、道家的「成仙」、佛家的「成佛」
二、人生境界的顛峰(1):儒家的「成聖」
1. 從「發現自己」開始
2. 為甚麼要發現自己的道德心和高尚品格情操?
3. 從發現到留意、從留意到享受——「存」和「養」
4. 對自己的人格和道德有要求的情操——「義」、「敬」、「慎獨」
5. 自我道德人格的開展——「仁」和「誡」
三、人生境界的顛峰(2):道家的「成仙」
1. 道家的生命境界——「自然」與「無為」
2. 終極「自然」的生命境界
3. 道家的修養工夫——「虛」「靜」的自由心靈
四、人生境界的顛峰(3):佛家的「成佛」
1. 佛學的人生思想
2. 中國的佛學思想
五、總結
第三部從「道德信念」到「道德意欲」——人有向善、也有向惡的意欲
一、從理想的生命境界到現實的殘酷
1. 「道德信念」與「道德意欲」
2. 道德意欲推動看我們的道德行為
二、「人性本善」的信念有問題嗎?
1. 「人性本善」不能被「證明」
2. 中國傳統思想和基督教的共同錯誤
3. 儒學的「仁義內在」和基督教「由心發出」的觀點
三、「外在因素」的關鍵性
1. 道德動機的社會心理因素
2. 人性的多元性和不一致性
四、行惡的根源:複雜、多元的動力軌跡
1. 過往的形成因素
2. 當下的形成因素
3。前瞻的形成因素
五、總結
第四部 基督教信仰怎樣理解人性的醜陋?
一、惡的意欲和念頭無處不在
1. 中國人生哲學為善去惡的理想主義進路
2. 基督教對人性醜惡的獨特理解
二、獨特理解(1):人的醜惡源自人與他的創造者上帝關係破裂
1. 從〔原本應該〕向無限對象回歸,轉為向有限對象投放
2. 錯置的欲求成為扭曲的欲望
3. 扭曲和錯置欲求所產生的自戀
三、獨特理解(2):道德上的善惡具有超自然的因素和動力
四、獨特理解(3):從「發現自己」到「發現他者」
第五部 邁向「為善去惡」的宏願
一、正視人的高貴與醜惡
1. 「性善」、「性惡」都是過分簡化
2. 確認「道德品性」的善、惡
3. 「道德品格」的不一致性和不穩定性
二、基督教的「為善去惡」藍圖(1):基礎和變化
1. 基督教的獨特之處
2. 與上帝和好後的心靈扭轉與更新
三、基督教的「為善去惡」藍圖(2):心靈轉化的動力結構
1. 「頓」——超然外來力量當下的抗衡與推動
2. 「漸」——聖靈的內住令信徒逐漸離惡向善
四、總結